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工作 > 人大会议 > 人民代表大会 >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 大会文件 > 政府工作报告
用绿水青山塑造美丽佛山
时间:2018-01-17 10:43
来源:市人大办
浏览字号:   
分享至:
 W020190115380799139727.jpg
“三屏、六楔、两脉、两环、两网”生态格局图。 示意图来源: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宣讲稿)

W020190115380805549734.jpg

W020190115380809049884.jpg

1月16日开幕的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朱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绿水青山塑造美丽佛山。随后,市政府还向大会报告了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情况,详细解读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四大行动纲领二十五个项目,全面推进我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三屏、六楔、两脉、
  两环、两网”生态格局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识别市域范围内关键性生态要素,划定生态控制线1953.4平方公里,占全市域面积51.4%,共涵盖市域30处主要山体、26条主要河道和241条主干内河涌,以及农田、湖泊、林地等各类生态用地。构建“三屏、六楔、两脉、两环、两网”多层次生命协同的自然生态格局。
  三屏
  指市域三处生态屏障,包括三水区内北江干流西侧连绵林地、高明区西江支流南部的连绵林地和顺德区南部河网密集地区等重要生态板块。
  六楔
  指六处重要的生态楔形廊道,包括三水区塘西大道两侧、芦苞涌两侧、高明区凌云山沿广明高速两侧、高明区皂幕山至南海区西岸之间、顺德区乐龙路和顺番公路两侧、一环南延线两侧形成的生态廊道。
  两脉
  指沿北江、西江干流和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形成的两条滨水生态廊道,滨水生态廊道按常水位后退300~500米进行控制。
  两环
  指沿西南涌、佛山一环北线、北江、顺德水道形成城郊万亩郊野森林环,滨水两侧绿地宽度不少于300米;以及沿佛山水道、东平水道和潭洲水道形成城区千亩城市公园环,滨水两侧绿地宽度不少于100米。
  两网
  指都市蓝绿网,包括沿城市内部的河流水系两侧规划滨水绿地,形成城市蓝网;沿重要的交通干道规划防护绿地,形成城市绿网。
  报告摘录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绿水青山塑造美丽佛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探索工业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上精准发力、攻坚克难。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大气指标,PM2.5浓度明显下降。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构建“三屏六楔、两脉两环、蓝绿成网”的自然生态格局,实现森林围城、绿色进城。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要求,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报告解读
  将佛山建设为
  高品质绿色城市
  佛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抓手,我市还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把自然生态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为此,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守住生态底线,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服务能力; 提升绿色品质,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的自然生态产品,满足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
  报告指出,按照“山、水、林、田、湖、文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新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夯实绿色基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森林城市群;提升城市品质,将佛山建设为高品质绿色城市;完善绿地系统,将自然生态财富变为全民共享的绿色福利。
  四大行动确保生态文明建设
  为实现以上目标,报告指出规划制定了四大行动纲领二十五个项目,全面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行动一是筑牢“三屏”,严守城市发展底线。要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计划3~5年内完成约40平方公里的造林绿化工程;约47平方公里的限桉提质工程; 开展山体生态化改造行动; 确保完成市域高标农田和防护林建设工程,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质量。
  严守市域1953.4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和市域396.7平方公里的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尽快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线和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线。
  行动二是对标先进,建一流生态森林公园群。推进森林围城,建设西南涌至佛山一环北线、北江、顺德水道沿岸长约103公里的滨水绿带,串联城郊新建扩建的16个万亩公园,总规模约181.4平方公里,打造市域生态地标。
  推进绿色进城,建设佛山水道、东平水道、潭洲水道沿岸长约84公里的滨水绿带,串联城区新建扩建的18个千亩公园,总规模约38.2平方公里,打造城区生态绿心。
  行动三是重塑水乡,让水系连通成网基塘毗邻成片。
  规划指出,要开展水系生态修复,计划3年内建成5个以上水体活化示范区、6处水系岸线生态化改造项目以及48个河心岛的生态修复项目,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
  推动水系连通成网,计划3年内完成47条河涌的整治工作和5个以上河网联通示范区项目,营造水系成网、基塘成片的水乡环境。
  河岸绿化和景观提升。计划3年内完成11.6平方公里的滨水景观示范段,美化城市滨水空间。
  行动四是提质增绿,建设绿色共享宜居家园。提升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的景观绿化,高水平建设“一环生态圈”;沿已建、在建国铁、城际轨道两侧建设30米宽的绿带;在主要交通节点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新建一批镇级公园和村居公园,优化村镇居住环境;推进社区公园建设,打造中心城区500米绿色生活圈。
  3年内预计新建和提升慢行道约382公里,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绿道+绿网的慢行漫游体系。
  突出两大
  重点项目
  在推进四大重点行动上,规划特别强调了西樵山国家生态公园建设和河心岛生态修复两个重点项目。
  西樵山国家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总范围约20.7平方公里,将整合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海桑基鱼塘田园公园,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公园,再现桑基鱼塘、绿水红荔的岭南水乡风貌。
  河心岛生态修复项目则将对全市48个河心岛,总面积约为41.1平方公里的空间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一岛一策”实施计划,开展河心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恢复河心岛生态本底、增强生态功能。
  报告指出,根据总体部署和行动项目的实施落地,预计到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m2,佛山将实现自然生态从“浅绿”到“深绿”的质的飞跃。



记者:阮凤娟

责任编辑:陈嘉良

1月16日开幕的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朱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绿水青山塑造美丽佛山。随后,市政府还向大会报告了佛山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情况,详细解读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四大行动纲领二十五个项目,全面推进我市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版权所有:佛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佛山金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fsrdxck@126.com    粤ICP备05029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