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大工作>人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佛山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大会文件>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时间:2024-02-03 11:20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字体: 分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坚决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3276亿元、增长5%,成为全省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301亿元、增长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5亿元、增长0.4%,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稳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用足国家和省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和接续措施,及时出台“促进稳增长实现开门红18条”等系列政策,以“奔跑兔”的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项目投资效能提升。加强重大工程投资统筹调度,54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600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33%。实施工业项目“益企投”,完成工业投资1509亿元、增长31.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4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892亿元、增长33.7%,投资额居全省第一。深化重大产业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推动项目快审快批快建,广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黄金珠宝创新生态城等5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获批新增专项债券473亿元并全部使用到位。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实施促消费“五大行动”,打好“消费券+消费政策+促销活动”组合拳,发放购车补贴、家电补贴及消费券1.9亿元,精心组织开展“夜间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4亿元、增长3.7%。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试点,三水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东方广场、千灯湖环宇城获评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家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三年在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排名全省第一。岭南天地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风古灶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陶瓷创意周、国潮音乐节、大地艺术节、叠滘龙船漂移等活动火爆出圈,带动文旅消费热潮,旅游收入、接待游客分别增长86.6%、65.6%。对外贸易稳步提质。开展“佛货全球行”,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与17个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额突破百亿元,家电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保持十分之一,机械设备、锂电池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4%、8.5%。佛山首个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落地,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佛山国际贸易港获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稳企惠企力度持续加大。出台“激发企业活力63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6条”等政策措施,新登记市场主体40.3万户、增长23.9%,市场主体总量达157.6万户、增长19.2%。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三走”行动^[2]、“企业暖春行动”,建立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专项工作机制。市级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2.3万家次企业解决融资1060亿元,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8179户,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26.3%、15.3%。

  (二)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出台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万家,五区均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前50名,工业立市的根基和底盘更稳。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立重点产业招商专班和重点地区驻点招商工作组,签约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超500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其中10亿元人民币(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0个。产业载体提质升级。“双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一园一策”出台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专项扶持政策,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药品监管综合改革先行区。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大塘新材料产业园等核心起步区建设进入“快车道”。高明沧江工业园入选全国绿色工业园区。三水获授全国唯一的中国食品饮料产业基地。新增拆除改造老旧工业园区1.25万亩,累计完成16.47万亩。供应工业用地1.68万亩,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盘活批而未供土地2.08万亩。战新产业集群加速成型。举办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投产,顺德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海氢能等4个产业集群^[3]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宝塘新型储能电站投运,是我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新增国家“数字领航”企业1家、市级示范工厂25家,培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11个,57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达58%。广州数据交易所(佛山)服务基地揭牌成立。质量强市建设再创佳绩。质量工作考核连续五次获评全省最高等次。新增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371项,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全方位打造“有家就有佛山造”产业IP,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量质齐升。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1%,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获评工业设计特色类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佛山国际陆港、宜家佛山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成效居全国前列。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成立全省首家预制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总部经济基地落户,省白羽肉鸡种业创新园竣工投产。10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聚焦聚力科技创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600家、总数突破1万家,全过程创新链加快构建。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季华实验室作为业主单位牵头组织实施“璀璨行动”,获批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显示装备平台,二期园区交付使用并荣获“鲁班奖”。仙湖实验室启动建设国家能源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蓝橙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全省首家依托民营企业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我市实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成立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中心。佛山高新区、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三龙湾科技城三大片区协同创新、特色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数量是上一年的三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遴选认定全市科技领军企业100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7010家。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出台“2+N”人才新政^[4],搭建人才服务“一卡一区一园”^[5],新增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16个,引进领军人才83名。成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联盟,举办全国首个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佛山基地、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广东佛山)实践基地揭牌成立。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8件,国星光电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禅城、高明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动力”^[6]持续增强。把握新阶段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牵引带动全市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全省推进大湾区建设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广佛全域同城化扎实推进,“禅城—南海—荔湾”联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一期竣工,顺深产业城核心区项目推进顺利。成立佛港双创天使基金,启动共建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出台“支持外资高质量发展15条”,广东自贸区佛山联动发展区落地50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本土企业优化全球布局,新增对外投资项目增长65%,中方协议投资额增长232%。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更新“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大最佳口碑地级市”。创新推行商事登记服务“随时随地办”、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打造“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2.0版。深化3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办事流程环节、时限、跑动次数分别平均压减58%、64%、84%。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实现水电气网报装联办,在全省率先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完成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18.9%、54.1%、51.9%,国家“双百企业”“科改企业”^[7]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积极推进,累计完成连片产业用地整备2.43万亩、集约农用地2.85万亩。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全面铺开,农村集体资产全面实行网上竞投,有效促进增值增收。高明入选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大市政”全链条运营管养模式^[8] 深入推进,环境卫生管理质效持续提升。

  (五)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效。以头号工程的力度谋划实施“百千万工程”十大行动,聚力抓好城市品质提升“十件实事”,1个区、5个镇、57个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实现“一年开局起步”目标。强区促镇带村成效显现。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深入务实,市级财政落实结对协作资金10亿元,一批跨区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出台“千亿镇街”“亿元村居”建设方案,19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8个镇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经济总量100亿元以下的镇有望减少至2个。城市面貌美丽蝶变。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城中村底图数据库,划定中心城区十大重点统筹改造片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7个。“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绿化提升118万平方米,整治石棉瓦房、铁锈皮屋67万平方米,拆除围挡407公里,完成14条主要道路沿线共323公里综合整治提升包保工作。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积极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地铁3号线在建段、4号线加快建设,深南高铁、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开工建设,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地铁11号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广珠广茂联络线、官窑铁路枢纽开通运营,广湛高铁佛山站初步设计获批。出台全国首部城市轨道交通协同立法法规。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打通凤翔大桥、广三南路连接线等13条“断头路”,治理交通拥堵点46处。新增停车位12万个,路内收费停车位全面完成智能化改造。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开工建设,高荷港码头开港,佛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成农村“四小园”^[9] 7000个,所有行政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6条“百里芳华”示范带精华段基本建成,“西江十里画廊”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第二、三批40个市级示范村完成建设,共同绘就“串点连线成片”乡村美丽新图景。南海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陈村镇仙涌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西樵镇儒溪村、明城镇明阳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6个村居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数量居全省第一。全面推进对口帮扶协作茂名、云浮工作,协同加速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和“反向飞地”^[10] 。扎实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墨脱和新疆伽师、东西部协作贵州黔东南、对口合作黑龙江双鸭山和湖南郴州、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六)深入推进绿美佛山生态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绿美佛山生态建设“八大行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不断夯实。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加强。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完成林分优化2.8万亩、森林抚育4.8万亩。编制绿美江心岛规划,分类推进48个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先行创建10个示范江心岛。新建碧道183公里,打造秀丽湖库20个、亮点河涌50条,东平河水轴线滨河景观带显现雏形。新(改)建公园绿地290公顷,新增大型公园6个、山体公园3个、桥下空间公园14个、口袋公园55个,佛山植物园两个植物专类园建成开放。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完成试点验收考察,三水三江汇湿地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完成历史矿山生态修复79公顷。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开展重点河库水质改善攻坚,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0个,新建(修复)污水管网935公里,改造提升养殖池塘13.9万亩,55条黑臭水体消黑消臭,14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率达92.9%。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省首批水效领跑者城市。奇槎泵站工程、山根水利枢纽工程获“大禹奖”^[11] 。深化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7.7%,PM_2.5浓度高水平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施“碳达峰十三大行动”,7个主体入选全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18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189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超过1.2万吨/日,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82万吨/年,三水绿色工业服务项目、市医疗废物处置项目(二期)建成投用。

  (七)常抓不懈防范化解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力。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启动新一轮安全风险排查管控,生产安全事故数量下降14.8%,火灾亡人数量创新低。成功抵御“苏拉”等强台风和“9·8”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灾害,实现防汛防涝“零死亡”、森林“零火灾”。连续三年获全省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工作考核“优秀”等次。加强能源电力保供,23项主网工程、1642项配网工程建成投产,500千伏楚庭第二电源通道工程取得新进展。完成188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重要食品全过程溯源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入选全省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7148亩,完成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获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市物资储备综合基地建成使用。经济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处置房地产企业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小额贷款公司等6类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平稳,新发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量、涉及投资人数实现“双降”。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刑事警情和立案数分别下降8.7%、3.8%。实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6%,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设立全省首个农民工工资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建成全省首批30个工资权益保障服务站。成立全省首家金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

  (八)用情用力提升公共服务,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深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86万元、4.14万元,收入比缩小至1.66:1,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有力兜牢。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增员工补贴,技能提升培训7.4万人次。企业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至2879元/月、1200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镇村通”^[12] 全覆盖。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创新高,住院、大病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至40万元、70万元以上。已登记备案养老机构97家、共有养老床位2.1万张,星级养老机构占比率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顺德入选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4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已登记备案托育机构235家,新增托位620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5.3个。三水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1万套、人才住房6151套,发放住房保障租赁补贴2.3万户,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购房贷款额度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总体稳定。修订新市民积分制服务管理办法,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43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万个,五区均获评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佛科院更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顺职院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期验收,高明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全市首所专门学校建成使用。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三级医院6家,建成互联网医院35家,市一医院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百强,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成为省医疗服务价格试点城市。五区均获评省健康促进区。为8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等疾病免费产前筛查,为7.7万名妇女提供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深化疾控体系改革,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出台非遗保护办法,时隔三年重新举办“行通济”、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等重大民俗活动。九江龙舟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佛山粤剧院新址落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举办功夫电影周、网络视听艺术周,参与出品的电影《白蛇传·情》《邓小平小道》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电视剧《珠江人家》在央视热播。新(改)建社区体育公园 105个。打响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品牌,入选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佛山运动员参加杭州亚运会获得2金3银,参加省运会再创佳绩。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方志、红十字会、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18件、市政协提案197件,办复率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连续四年获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认真执行“一月三问”^[13] 机制,深入开展“督、评、点、促”活动,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3项。从严从实抓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有效压减。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四风”,落实“四下基层”^[14] 要求,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市政府系统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带领下,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佛山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佛山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工作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尚未成长为支柱力量,产业形态亟待优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创新性工作不多,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较为粗放,优质公共服务布局不够均衡,市域统筹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化解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风险隐患任务繁重,财政收支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基层“三保”压力加大;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足,政府服务效能还需持续提升。对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为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佛山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发展家底愈发厚实,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动力加速释放,完全有条件有信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我们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强化“经济大市真正挑起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开创佛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牢牢稳住经济大盘

  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以重大项目建设牵引投资增长,安排省、市重点项目投资不少于1200亿元,落实重大项目指挥部“五级责任制”^[15],优化项目审批代办、并联审批等全周期服务,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提高项目投资完成率和新项目开工率。健全工业项目“益企投”机制,加快推动近年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现有项目增资扩产,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2.5%。加强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建设“新基建”“新城建”项目,力争基础设施投资超过700亿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新增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5个。精准把握宏观政策资金投向,主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等资金支持,额度分配向前期工作扎实、建设效率高、产出效益好的项目倾斜。完善投融资机制,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向民间资本大力推介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基础设施REITs^[16]试点,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深化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祖庙—季华路、千灯湖、大良—容桂等核心商圈配套服务功能,推动特色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建设6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强化“政策+活动”联动效应,持续打造一批聚人气、促消费的“节”,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提升住宿餐饮、文娱旅游等服务消费供给,推进本土餐饮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支持首店经济发展,引导传统购物场景向综合消费场景转型。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出更多高品质国货潮品。繁荣夜间经济,提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水平。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便利优质工业品下乡和鲜活农产品进城。创建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深入推进“五外联动”^[17]。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挑战,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和全球化布局,鼓励发展“佛山总部+海外制造基地”模式,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鼓励先进设备及零部件等进口。支持外贸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模式,探索扩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集聚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培育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助力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落实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政策,吸引更多优质跨国企业项目落地,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等行业发展。高标准建设佛山综合保税区,培育发展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新兴业态。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佛山联动发展区建设,探索特色化改革创新试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搭建“侨商+招商”沟通平台,鼓励华侨华人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二)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建设制造强市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储能、医药健康、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新材料、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结群聚集,推动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大型检测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发展,积极布局绿色氢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探索以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多元化场景应用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战新产业图谱体系,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生态链招商、驻点招商,引进一批能级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地扎根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加快推动核心起步区成型起势,高起点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强化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集约化建设、专业化运营。以“工改工”为主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科学推进“工业上楼”,加快建设都市工业创新示范园区,大力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18]供应,提高工业用地亩均效益。

  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进家电、铝材、陶瓷、家具、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黄金玉器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推动由生产环节为主向全链条“大技改”转变,引导企业设备更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产品设计革新、工艺优化、功能升级。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梯度培育一批转型示范项目和典型场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65%。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新增企业标准“领跑者”100项,推动行业技术与质量标准化。实施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十大知名产业、百家知名制造企业、千座知名工厂、万种知名产品,培育认定制造业品牌建设示范企业80家,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持续增强“有家就有佛山造”影响力、竞争力。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工业设计、会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等经济形态,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持续加深。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高水平建设广东金融高新区,加快打造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等平台。深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建强北滘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提高工业设计创新水平。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物流产业降本提质。促进“新媒体+产业”融合发展,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经济,推动商贸行业模式、业态、场景创新。大力发展养老育幼、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数字化、精细化、多样化升级。

  (三)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动“四链”^[19]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健全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完善“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业主制”等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深入实施“璀璨行动”,发挥何享健科学基金作用,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20],提升佛山高新区“硬科技”和“软服务”水平,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支持蓝橙实验室建设,做优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具有佛山特色的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体系。加大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34家。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好用好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工程”“培优工程”,加大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发挥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作用,做大天使基金、风投基金规模,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加强科技金融产品定制化开发,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设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示范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推动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5085”攻坚行动^[21],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中小学16所、幼儿园18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3万个,支持五区同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推动普通高中高水平多样特色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巩固落实“双减”成果。支持佛科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支持省属共建校区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顺职院“双高计划”^[22]和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建设,支持佛职院创建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推动高明技师学院扩容提质。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推进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新强师工程”,打造佛山教育“十万雄师”。

  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2+N”人才政策体系落地见效,健全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优化引才用才方式,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聚才新格局。加快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等十类人才,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新增科技领军人才50名。加大力度打造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完善全方位、定制化人才服务,升级优粤佛山卡服务平台,继续办好“人才日”活动,加快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园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团队专项,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各行各业青年才俊在佛山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四)坚持对标“一点两地”全新定位^[23],加快推动互联互通互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凸显佛山力量

  加强湾区城市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化,提升基础设施、产业科技、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水平,携手共建国际化都会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和全国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推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战略互动,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共建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佛莞泛家居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数字湾区”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共建、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领域合作,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便捷流动、高效配置。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协同联动的机遇,深化区域产业协作,加大投资推介力度,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优质企业和项目布局大湾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深化与港澳全方位合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有序落实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继续抓好湾区标准、职业资格认可等工作。加快建设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探索合作园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加强与澳门中医药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合作。提质建设三龙湾科技城、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合作平台,积极引进港澳金融、财务、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助力佛山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强化与港澳在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大湾区功夫电影周、旅游文化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建好用好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港澳青年在佛山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提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广湛高铁、珠肇高铁、深南高铁、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广佛西环等在建轨道项目建设,力争珠肇高铁高明站开工,同步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和周边配套路网建设。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加快建设地铁4号线,3号线在建段分步开通运营,广佛南环力争开通初期运营,做好地铁11号线前期工作。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改善地铁公交接驳服务,完善提升自行车专用道网络。构建外联内畅公路网,积极对接深中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加快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北延线、南海至新会高速、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主线通车、广佛新干线狮山道口“平改立”项目完工、富龙西江特大桥贯通至金白线。全力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开工建设,做好外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佛山港综合改造提升行动、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加快建设了哥山港区码头二期,建设提升龙岗码头,推广“大湾区组合港”^[24]“湾区一港通”^[2^5]物流新模式,升级打造多式联运的内河强港,助力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

  (五)坚持深化改革不停顿,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破难题增活力提质效

  持续滚动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开放和发展的观念建设营商环境,滚动更新“益晒你”行动方案,动态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更多事项实现“掌上办”“智能办”。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要素授权运营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深入实施涉企“综合查一次”和“执法观察期”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有感服务、无感监管”模式。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外并购及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提高市属企业经营质量效益,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土地综合整治改革,积极推进“集转国”、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动各类土地置换腾挪、连片整合、高效利用。健全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优化评标定标办法,创新履约评价应用机制,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分类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推广应用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盘活农村沉淀资金资产。做好机构改革工作,优化调整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准确摸清佛山经济“家底”。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再深化落实一批举措,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构建“十个没有”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三走”工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支持民营骨干企业开展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推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面优化完善“草、灌、乔”企业生态体系。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开展企业家“青蓝结对”^[26],加快培养百名“大城企业家”、千名优秀青年企业家、万名高级管理者。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办好“企业家日”系列活动,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提振企业家信心的浓厚社会氛围。

  (六)坚持强化统筹协调,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十大行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北向战略、西进计划,做深做实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推动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进村下乡、向高明三水延伸,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验区、示范市。推进典型区、镇、村选树培育工作,引领带动强区促镇带村行动全域展开,“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等镇街冲刺“千亿镇街”,因地制宜做强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3个中心镇示范点和5个美丽圩镇省级示范点,加快培育打造更多“亿元村居”。健全多方协同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协作茂名、云浮工作,加快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推进“反向飞地”建设,开展“村企共建、村村结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做好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及省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实“城不压山、楼不压水、路不压房”规划理念,做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推动构建“一主两副七组团”城镇体系^[27]和“三屏六楔、两脉两环、蓝绿成网”生态格局^[28]。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品质提升“十件实事”,让城市更美、更有魅力。扎实推进“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行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整治围挡乱象、“三线”乱挂、铁丝网隔离带、插花式破旧厂房等问题。建立城市家具^[29]统筹管理机制,多途径建设样板路和示范点,提高公共设施艺术美感。深入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持续攻坚“断头路”和交通拥堵点,规范非机动车管理,提升通行效率。着力纾解“停车难”,新增停车泊位7.5万个,深化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应用。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攻坚行动,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3个。加强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运维管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深化城市治理体制改革,推行“大市政”全链条运营管养模式,完善垃圾清运保洁体系。深化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谋划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引领行动,加强生物育种、绿色增产等技术攻关,做优做强淡水养殖、花卉、白羽肉鸡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打造一批标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带动大农业、大食品、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打造“季华乡见”“水韵花乡”等15条示范带精华段,高质量建设综合示范片,推动形成“带带相连、连线成面、芳华百里”新格局。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和农房风貌规划,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乡村治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

  提升生态绿化品质。因地制宜优化林分改善林相,优化林分1.7万亩、抚育森林1.1万亩、新造林1.4万亩,精心打造云勇林场、王借岗森林公园等一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科学推进森林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景观增色。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澳洲坚果、油橄榄、柿子等特色林果产业,开发“森林+生态”新业态产品。统筹“岛、岸、路、桥、山、园”重要节点生态建设,全面建设6个省级、60个市级示范点。加快推进48个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因岛施策优化调整江心岛植物群落配置。加快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加强沿岸建筑风貌管控,营造水清河畅、岸绿花红的优质滨水景观。新建碧道120公里,再启动20个秀丽湖库建设,构建“三环六带”碧道格局^[30]。推进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古树公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佛山植物园。打造绿美城镇公园体系,新增改造绿地100公顷。拓展城市增绿路径,健全城市绿化技术指引,科学规范修剪城市树木,全面提升“四旁”“五边”^[31]绿化美化品质。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加强河道清淤治违,开展300平方公里排水单元、50公里暗涵排查治理,整治农村黑臭水体55条,加快建设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科学改造提升养殖池塘,着力提升主干河涌、湖库水质,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深化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改革^[32],推进6座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工作,新建(修复)污水管网60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00公里,新建区域或城市更新区域严格实行雨污分流,提升污水处理效能。深化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打好“车、企、油、路”协同治理组合拳,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监控治理,推动臭氧浓度进入下降通道,二氧化氮和颗粒物浓度稳中有降。全链条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周期推动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全域建设“无废城市”,高标准创建“无废城市细胞”^[33],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三水绿色环保项目建成投产,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三大行动”,强化能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规划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循环的3.0版现代化园区,一体推进园区集中治污、供热等环保设施与“水电路网气”建设。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供给能力,规范发展回收利用行业。推广绿色建筑,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八)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光彩

  大力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等“十大传统文化”内涵,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国龙舟之乡”等金字招牌。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节庆活动、文旅消费、产品开发和营销等有机结合,支持粤剧精品创作向时尚化、现代化转变,打造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功夫文化IP,统筹举办功夫、龙舟、龙狮等多元化赛事活动,高规格办好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提升忠义主题园等景观节点,提高佛山传统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统筹保护活化古建筑群落,推进佛山古镇片区、芦苞祖庙古墟镇改造提升,建设岭南广府文化街区,推动历史建筑、特色街区、文化场所、民俗印记串珠成链,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大城工匠”,打造“匠才之都”。活态传承非遗项目,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促进陶艺、龙狮、美食等文化具体化、实物化传承,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获得感。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创意设计、影视传媒、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支持美陶湾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质建设伦教黄金珠宝产业园、桂城平洲玉器街等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推动禅桂坊数字视听文化产业园等文创园区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加快集聚一批文化骨干企业,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整合提升自然景区、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文旅资源,开发优化民俗游、美食游、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深入推进粤菜名厨评选、名菜推荐、名店推广及全域营销,建设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顺德世界美食产业集聚区等载体,支持顺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品味佛山”文旅品牌。提高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电竞经济等业态发展水平,吸引重大赛事和演出项目落户,推动更多人气“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巩固拓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持续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行动,建好用好市博物馆,推进佛山岭南书院建设。实施岭南广府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和文艺人才培育提升计划,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艺精品力作。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办好城市艺术季、佛山音乐季、全民综艺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办好佛山“西甲”足球联赛、50公里徒步、镇街篮球赛、龙舟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做好十五运会佛山项目筹办工作。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化“敬业之城”“志愿之城”“乐善之城”“信用佛山”建设,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九)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健全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机制,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抓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健全创业和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构建“1+5+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34]。加强源头治理欠薪,建设工资权益保障服务站60个,实现工资支付全程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基本社保覆盖面,大力发展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提质扩面,健全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参保管理、医疗救助政策落地见效,探索推动慈善捐赠和医疗互助健康发展。建设国家普惠养老城企联动城市,推广“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稳步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发展银发经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和优抚保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推进健康佛山建设。实施深化医改“三五三”行动计划^[35],强化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巩固分级诊疗制度,优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市二医院新院区建成启用,支持和祐国际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系统。实施中医药“三融合四提升”工程^[36],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建设。健全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龄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各位代表!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群众有所盼、政府有所为。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政府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了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全力抓好组织实施,不折不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顺民意的事办好。

  (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依法稳妥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严格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依法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提升防范化解涉众金融风险能力。

  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高水平建设“智慧安全佛山”,加强城市安全风险动态监测,优化应急指挥体系,深化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保障能力,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重要农产品、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抓实“菜篮子”工程,做好粮食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强能源安全供应保障,加快500千伏楚庭第二电源通道工程前期工作,推动500千伏凤城站扩建等18项电网重点工程按期投产。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成果,完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治理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37],加强全科网格建设,推进“七无三零”平安村(社区)^[38]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推进守法普法示范区、综合行政执法示范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佛山、法治佛山。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帮助新市民融入佛山。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坚决做到对党忠诚。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决做到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市。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做到正风肃纪。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基层减负成果。持续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政府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从严管控“三公”经费等开支,严控展会论坛财政支出,分档分类压减政府购买服务支出,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坚决做到担当实干。政府系统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决克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增强在复杂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大兴调查研究,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深入一线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增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意识,强化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用好“一月三问”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担当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佛山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

  [1]“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2] 服务企业“三走”行动:领导干部“走下去”服务企业,“走出去”招商引资,“走上去”争取支持。

  [3] 4个产业集群:南海区氢能产业集群、顺德机器人制造及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禅城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南海区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

  [4] “2+N”人才新政:“2”是《中共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的意见》和《中共佛山市委关于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意见》两份主干线文件,“N”是《佛山市人才安居办法》《佛山市人才引育扶持工作实施细则》《佛山市重点扶持人才目录》《佛山市重点扶持人才评定和举荐办法》《优粤佛山卡服务管理办法》《佛山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工作制度》《佛山市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实施办法》《佛山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实施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

  [5] 人才服务“一卡一区一园”:“一卡”是优粤佛山卡,“一区”是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一园”是广东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6] “三大动力”: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为实现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总目标,要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新征程广东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

  [7] 国家“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双百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重点打造一批“改革尖兵”。“科改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纳入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的企业。

  [8] “大市政”全链条运营管养模式:把前端的垃圾收集、中端的运输、末端的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紧密贯通起来,提供环卫保洁一条龙服务,解决运营主体分散、转运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升城市环卫保洁整体水平。

  [9] 农村“四小园”:把村内原本杂乱或者闲置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小块土地,整改成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和小公园,美化绿化村容村貌。

  [10]“反向飞地”: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资源相对匮乏地区,打破传统地域空间限制,到相对发达地区建设招商平台、招才平台、研发平台、投融资平台和推介平台等,享受对方的市场、技术、资金、人才优势,推动产业协作、共赢发展。

  [11] “大禹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是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

  [12] “镇村通”: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延伸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

  [13] “一月三问”:在任务周期内,以月度为单位,月初问任务、月中问进展、月底问成效。

  [14] “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5] 重大项目“五级责任制”:分管市领导、市直部门负责领导、分管区领导、区直部门负责领导、项目单位负责人五级责任制。

  [16] 基础设施REITs:全称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国际通行、行之有效的存量资产盘活工具,是以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底层资产,以公开发行的基金为重要载体,主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其实质为存量基础设施项目的上市。

  [17] “五外联动”: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个方面采取联合行动策略。

  [18] 工业用地“标准地”:根据不同工业门类,在供地条件中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均亩税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就业贡献等指标,并结合区域评估结果和规划要求,在同一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供应和监管的国有工业用地。

  [19] “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20] “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一区”是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园”是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一城”是三龙湾科技城。

  [21] 学前教育“5085”攻坚行动: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22] “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23] “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24] “大湾区组合港”: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可共享港口代码,货物可实现各码头间直接调拨。

  [25] “湾区一港通”:以广州港南沙港区为枢纽港、珠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组合形式,进出口货物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26] 企业家“青蓝结对”:邀请优秀一代民营企业家或经济类专家学者作为导师,与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进行结对,通过开展“老带新”“传帮带”活动,助力“创二代”企业家走出代际传承困境。

  [27] “一主两副七组团”城镇体系:“一主”是中心城区,包括禅城区,南海区桂城街道、大沥镇、狮山镇原罗村街道,顺德区乐从镇、陈村镇、北滘镇。“两副”是大良-容桂-伦教、佛北两个城市副中心。“七组团”是高明组团、三水组团、西樵组团、里水组团、九江-龙江组团、空港组团、丹灶-白坭组团。

  [28] “三屏六楔、两脉两环、蓝绿成网”生态格局:“三屏”是保护三处生态屏障,包括三水区南丹山与大南山为主的北部山地屏障区、高明区皂幕山为主的西部山地屏障区、顺德区南部农田湿地屏障区。“六楔”是三水区塘西大道两侧、芦苞涌两侧、高明区凌云山沿广明高速两侧、高明区皂幕山至南海区西岸之间、顺德区乐龙路和顺番公路两侧、一环南延线两侧形成的生态廊道。“两环”是沿西南涌、佛山一环北线、北江、顺德水道形成城郊万亩郊野森林环、沿佛山水道、东平水道和潭洲水道形成城区千亩城市公园环。“两脉”是北江、西江干流和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形成的两条滨水生态廊道。“蓝网”是沿城市内部的河流水系两侧规划滨水绿地,“绿网”是沿重要的交通干道规划防护绿地。

  [29] 城市家具: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公众户外活动和城市管理服务的各类公共设施的总称。

  [30] “三环六带”碧道格局:“三环”是陶醉龙湾环(佛山水道-潭洲水道-陈村水道都心宜居碧道环)、趣野香村环(西南涌-北江干流-顺德水道乡村振兴碧道环)、鹭语飞花环(西江-北江城郊生态休闲碧道环),串联佛山主要城乡建设区及各种自然人文要素,作为碧道建设的主线。“六带”是水口水道-芦苞涌碧道带、万里长城涌-大棉涌碧道带、吉利涌-南沙涌-官山涌碧道带、西安河-高明河碧道带、南北主涌-东海水道碧道带、桂畔海-文海河碧道带,作为碧道建设的支线。

  [31] “四旁”“五边”:“四旁”是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五边”是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32] 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改革:排水设施建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

  [33] “无废城市细胞”:按照“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开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社区、村镇等各类生活、生产单位。

  [34] “1+5+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市级“妈妈岗”和禅城区创意聚集产业、南海区汽车产业、顺德区家具产业、高明区乡村振兴产业、三水区家政产业等六大零工市场示范服务站(点),辐射带动N个周边产业园、镇街(村居)零工市场建设。

  [35] 医改“三五三”行动计划:包括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三项重点改革”,提升高水平医院龙头带动能力、区域和镇街基层服务能力、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健康服务和管理能力、重大疾病应急救治能力等“五大能力”,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应用体系、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体系等“三项体系”。

  [36] 中医药“三融合四提升”工程:推进中西医、中药产业、中医医保等三大主题“融合”发展;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提速、中医药人才队伍提优、中医药文化传承提振等四大“提升”工程。

  [37] “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是综治中心,“6”是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是其他综治力量。

  [38] “七无三零”平安村(社区):无涉访违法行为、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邪教、无黑恶势力、无公共安全事故、无毒害、无群体性事件、零酒驾、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的村(社区)。


版权所有:佛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邮箱:fsrdxck@126.com(非信访途径)

粤ICP备05029486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258号

"佛山人大"

微信公众号